第175章 清平歲月(5)三合一
關燈
小
中
大
這種日子對林雨桐來說其實挺無所謂的。但她特別不喜歡沒有大戶人家的錢財和權利了, 偏還存著大戶人家那些繁瑣的規矩。
比如, 外面寒風呼嘯,大雪紛飛。天不亮被外院的仆婦叫醒,好容易睡個囫圇覺吧, 早早的被兒媳婦堵在被窩裏了。
兒媳婦過來請安來了, 結果婆婆還沒起床。
這放在當時, 就是比較難看的事了。婆婆賴床,以後還怎麽說兒媳婦?
林雨桐這種婆婆沒事也不說兒媳婦,但……到底是不好看, 是吧?
還是四爺起了, 從裏面出去, 聲音低低的,“……天冷,你們從結巴那裏先都拿點炭, 把屋裏烘熱。你大伯母早早的打發人來,你娘起來取藥,凍得又發熱了……”
意思是病了, 起不了身了。
昨晚白氏跟璇姐兒一起住的,白氏起來了, 璇姐兒自然就起來了。四爺不好跟兒媳說,話是跟璇姐兒說的。
璇姐兒就急了:“我進去看看我娘去?”
白氏作為兒媳婦, 當然要伺候婆婆梳洗的。
林雨桐真不想起,但不起真不行了。她裹著衣服坐起來,“我這就起了, 家裏還沒收拾,哪裏能躺的住。璇姐兒,扶你嫂子回去躺著去,叫人把炕燒熱,捂著。”
“娘,我沒事。”白氏忙道。
“怎麽沒事?大人能扛住,孩子怎麽辦?你也看見了,這天,求醫問藥可不是那麽簡單的。一會子熬點姜湯,都喝點。聽話,快回去。”
白氏之前聽說大伯那邊不好了,還說要過去看看大伯母,也得給祖母請安的,但是婆婆有話下來,她一時倒是不好去了。
璇姐兒就扶著白氏,“嫂嫂,我送你回去。”
四爺把炭火弄來,給璇姐兒遞過去,讓她趕緊續到爐子裏,然後回來給添炭火……幾個兒子沒起,他去開門給續了。這幾個是真累了,路上又是車又是馬的顛簸,也沒叫嚷。
他一進去,琨哥兒就擡頭,四爺給摁住了,低聲道:“安心睡,好好歇歇,不著急起來。”
大的才十五,按說正是長身體的時候。琨哥兒是累了,見爹叫睡,渾身疼的也確實起不來,就幹脆躺下了。四爺給把炭火續起來,又叫粗使婆子,把三個屋裏的炕都燒了。一人又給了二兩銀子……錢一到手,果然就盡心的很。
桐桐一起來,熱水也端來了。
林雨桐叫她們找幹凈的鍋,找生姜大棗來,也都給麻利的就弄來了。她也不去廚下熬姜湯,就在屋裏借著爐火,給熬上了。
隨後又給兩人一錢銀子,叫她們找東院的管家或是下人,買些雞蛋來。果然,林雨桐梳洗完,這雞蛋就送了一籃子來。
起的早沒飯吃,林雨桐一鍋煮了二十個姜糖荷包蛋,她吃兩個,其他人三個。
他叫四爺先吃,吃了得去正院的。她就不急著去了,先給閨女和兒媳婦送去。兩人正在炕上,白氏也沒歇著,比劃著放在針線籮筐裏的一點布,怕是想給孩子做衣裳吧。見了婆婆進來就要起身,林雨桐給摁住了,碗放在炕桌上,“先把這個趁熱吃了,別的都不要你們管。”又說白氏,“給孩子的衣服你別愁,回頭就買細棉布回來,多漿洗幾遍。這個過了年弄都成,你養著吧。”
璇姐兒就拉林雨桐:“娘,我跟你忙吧。”
我不忙!“那麽大的雪我忙什麽呀?呆著吧。”
可璇姐兒不願意只跟嫂子呆著,“我跟我嫂子在書房的小炕上呆著吧……娘……”
成吧!“先把姜湯蛋趁熱吃了。”
給這邊送了再回去,四爺已經吃完了。他得去正院,也得找找,看藥從哪買,需要的東西從東院那邊能買點先挪用不。
可這大冷天的,連個擋雪的鬥篷都沒有。
這種天,穿什麽都冷,沒差別的。他起身,“我就去說句話,半個時辰就回來了。”
林雨桐正想找東西給他披上,他裝硬漢的堅決不用,跑出去了。
到院子門口,四爺還跟結巴道,“你把屋裏弄暖和,炭一會子就回來。”
結巴著急說不上話,但手上不慢,拿了一塊氈毯出來遞給四爺,意思再明白不過,拿著擋擋風雪吧。
“……”行吧!
頂著這玩意一出大門,四爺恨不能縮回來。這長長的甬道,就是個通風口,那風抽的,呼呼的。
雪都到小腿肚了,下人們進進出出的,倒是踩出一條道來。順著這條道去了正院,大房婆媳和三房一家都在。如今是連個回避的地方都沒有,彼此見了禮,徐氏就問:“怎麽不見你媳婦和孩子。”
四爺還沒說話呢,金匡就攔了:“你坐在馬車上,幾個孩子騎馬護了一路……”他沒太在兒媳婦面前給徐氏沒臉,轉臉問起小兒子,“幾個小子怎麽樣?”
“大腿磨爛了,當時沒言語,這會子又疼又癢的,褲子都穿不到身上。”四爺也不是誇張,是真的。癢是因為凍著了,一到熱被窩,就越發的癢了,“琨哥兒媳婦出來不便,雪大路滑……林氏天不亮起來給大哥和瑞哥兒找藥,就又起熱了……璇姐兒在家照看呢。”
徐氏這才急了,“怎的又起熱了,這一家子還指著她管家呢。”
管什麽家?
金匡瞪眼過去,又掃了一眼站在另一邊的大房和三房,他之前去給老太太請安去了,並不知道大兒媳和三房兩口子打的什麽主意,原來是攛掇的叫四房管家。他冷著臉,只說徐氏:“我看打明兒起,你去母親那裏伺候吧。老太太把話吩咐下來了,你不聽?”
徐氏是一肚子的苦水,庶子又不是自己生的,難道我能為了庶子為難我自己的兒子和媳婦。這不是……大房這邊實在是沒個幫手不行。
但男人說話了,她沒敢嗆聲,只低頭臉漲的通紅。
金匡還是之前的話,“各自的日子各自去過。我跟你娘這裏,也沒有多餘的開銷。你們要是有呢,孝敬兩個,要是沒有,管好自己就成。反正也餓不著,凍不著。”
牌位裏還藏著金子呢,這肯定也不是全部。金匡能提前告知老太太,就證明他早留著後手,那麽,錢財轉移出來的就不是一星半點。
但世事難料,這一落下來,起覆這種事,只能看機緣,誰也不知道將來的變化會如何。所以,就得叫兒孫學會自立。要真還是跟在侯府一樣,養尊處優,花著老本,那將來萬一起覆不了,走仕途只能等到三代之後,那這一家子不是擎等著餓死嗎?
因此,哪怕現在艱難,四爺也覺得,老太太和金匡的想法,才是對的。
但因著有病人,四爺就又道:“各房所需的藥錢,還是從公中出最好。”四房很少用藥,主要是大房父子和三房的孩子。
金匡也是這麽想的,但這話得叫四房主動說出來。畢竟誰吃虧,誰占便宜,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。
他直接取了錢匣子塞給老四,“這是一千兩銀子,你哥哥和兩侄兒的藥都交托給你辦。”
“賬目我會列清楚。”四爺幹脆就收了錢,有桐桐在,這錢就是幹賺來的。
大房和三房就都松了一口氣,小徐氏和孫氏朝四爺福了福身,“有勞四弟了。”
拿了錢,四爺就去忙去了。
原來府裏的管家,叫金守家,他是老侯爺從戰亂的廢墟裏撿回來的,賜姓金,取名守家。如今這管家是有名無實了。也只伺候在金匡身邊。
但金匡身邊是有常隨的,也是跟在身邊超過二十年的老人了。於是,金守家就被四爺征用了。他不急著找東院去,而是帶著金守家先回自家的小院。
回了小院也不進裏面,而是直接進了結巴對面的那間門房。以後這裏就當處理事情的地方。隔著照壁,也不怕驚擾了裏面。
四爺一回來,琨哥兒就過來了。剛才林雨桐給幾個兒子送了早飯進去,硬是叫是三個在被窩裏吃了喝了繼續睡。可等娘走了,作為長子怎麽睡的著?
起來了就聽見爹回來了。
剛到門口就聽到爹說:“老太太是個有成算的,知道咱們這個時候來,必然是早就把一應的準備好了。你去問,那麽東院那邊必然是有多餘的的。要緊的是柴火,木炭,一次性就把用到明春的量都給采買齊備了。糧食都有,但細糧還是不夠。大房三房有病人,這邊又孕婦,二房那邊只一個,二哥沒的早,委屈誰也別委屈二嫂。這麽著,你去把人請來,咱們在屋裏細說。”
周圍的環境也不了解,總得打聽一二。
金守家利索的去了,四爺又叫他把氈毯披上。
琨哥兒就弄了個炭盆到這邊,招呼仆婦把這屋子的炕給燒熱了。
林雨桐知道要請客,弄了下酒菜端過去。一碟子的酸辣白菜,一碟子的涼拌粉條,一碟的油炸花生米,再就是路上沒喝完的烈酒,給燙了兩壺,先給端過去了。
前面吃著飯,她就烙了南瓜餡的烙餅,連午飯都有了。就著油鍋,再用酸菜燒了一鍋湯,點著白胡椒,又酸又辣好驅寒。
這宅子原先的管家叫金一錢,他原是老侯爺的親兵,因著傷才被安排會老家的。這宅子裏莊子裏的護院,都是老侯爺當年那些親兵的子孫。
怪不得金匡敢回來呢,這裏便是金家的根據地。老夫人在這裏經營這麽多年……不容易。
金一錢年歲也不小了,被請過來,四爺以禮相待,琨哥兒在邊上給執壺,他也不拿大,“……咱是從西南方向回來的,一路上除了幾個村子,您也沒見啥。但咱們文定山並不偏僻。出了山口往西,也就三裏地,就是這一片最大的鎮子。從鎮子往北半日的路程,就是銀州。往西一日的路程,就看見海了。”
這個方位描述,給四爺的感覺好像是鐵嶺附近似得。又像是紅樓裏的黑山莊所在的大致位置,記得烏進孝孝敬的年禮,包含了各色的野物,還有活蝦幹蝦,又有松子榛子。這肯定是靠北,且靠海的地方。
如今這個文定山也有點那個意思。而且,金家住的地方不叫村,叫山。
文定兩個字,只怕是後來給改的。
他就問:“文定山只金家?”
“那不是!”金一錢抿了一口烈酒,辣的直吸溜,趕緊塞了一口菜,只覺得從沒有過的爽口,“多是金家的族人,不過金家原也不住這裏……嗐!現在跟常四爺您說這個,也不打緊。當年遇到兵禍,金家後生都跟老侯爺一樣,殺兵自救。可這兵是朝廷的兵,民殺兵,這是死罪。後生們殺了人了,不敢回家了,幹脆就在山上住下了。避過了風頭,就偷摸著把家裏人都接了來,在山上安家。”
就是落草為寇的意思。
祖上當過土匪,怪不得老太太和金匡都把這一茬給隱下了。
這跟當皇帝的把不光彩的那一段掐了是一個道理,四爺特別能理解。只叫金一線接著往下說。
金一線就繼續道,“當年老祖宗還活著……”
是說老侯爺的爹,金匡的祖父。
“老祖宗就說,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,多撒出幾個後生出去,犯事留個後手。一共出去了五個,包括老侯爺在內。當時老太太懷著大姑奶奶,也是應了這個事的……那樣的亂世,活著最要緊……”
只怕老祖覺得老太太懷的是小子,把兒子撒出去,把孫子留下,兩廂保險。卻不料兒子一去斷了音訊,兒媳婦生了個閨女。
金一錢就說:“果然,當年撒出去是對了。老侯爺封侯拜相……文定山這就是民不是匪了……咱們家大爺,本也是過繼的當年山上大頭領的小孫子……”
意思是,捆綁的更緊一些,以保證這麽多族人的利益。
而老侯爺又堅信留後手的重要性,默許了這件事情。再加上對原配的虧欠,過繼一個兒子給她養老,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。
剩下的不用說,四爺就懂了。原本頭領那一家,就算是退到一邊去了。這邊由著老太太當家,其實還是由著這邊大爺當家。兩家其實是一家。
“再加上當年,這山裏確實是收留了不少人。您可看了,這地方易守難攻,再加上後來我們這些老親兵們被老侯爺安排回來,在這裏成家立業,繁衍子孫,如今,咱們也好幾百戶人呢。”
也就是說,這些老親兵和當年的山上的‘土匪’,不是一股勢力。用老親兵融合這裏,分化這裏……不能叫一家獨大。到了如今,只要收攏住兩撥人,這裏才是金家的地盤。
這裏占著地形優勢,又因文定侯的緣故,來回回旋的餘地較大。遇上世道好時候,入仕是一條路子。遇上世道不好的時候,回來耕讀,亦可傳家。再趕上亂世,關上山門,這裏自成一體,上山可為匪,下山可為民。
這也就是家族聚居的好處。
情況了解的差不多了,四爺就安排了采買的事,叫他牽線搭橋。這事容易,金一錢滿口的答應了。
四爺回來就說:“是好是歹,這個冬天得叫好好的先過了。炭火走公中銀錢……”
林雨桐便明白,自家人口多,需要的也多。便是占了便宜,因著他們都吃藥的吃藥,花費不小,誰也不能提出異議。
晌午飯吃過了,林雨桐也得忙了。家裏使喚的嬤嬤不好使了,這些人都想回京城,所以,這各家的情況都差不多,都是得需要人手。林雨桐就先去了三房,叫上孫氏,再一起去大房那邊跟小徐氏商量。
這婆媳倆正吃飯了,那爺倆睡下去沒起,結果那倆嬤嬤給她們自己做什麽吃的,就叫小徐氏婆媳跟著吃什麽。
見這妯娌來了,這婆媳也趕緊放下筷子。門口連個守門的都沒有,進來人也都不能知道。
孫氏就說:“……我那院子那兩個,也是活祖宗。我是把鞋上小米珠摘了一顆,才給我做飯的。”
抄家抄的,身上沒啥東西了。也只繡鞋上,沒人查抄,倒是應急了。
小徐氏請兩人坐了,“我也尋思著,得買上兩人來。別的不說,廚房得一個,灑掃漿洗得一個。平時就住在前面的門房裏,好歹能看個門戶。”
林雨桐卻搖頭:“如今不同以往,以前,是朱門大戶,家裏買人朝廷也是許的。原本府裏就有上面賞賜的奴仆上百。現在,咱就是平頭百姓。開國之初,就頒過旨意……”
這麽一說,小徐氏就悚然一驚。舉人往上,這才有買奴婢的資格。像是縣令,最多也就能有能買兩房下人。
當然了,官方是這麽規定的。一般都沒人遵守,商戶人家小地主家,人家一樣買人。
可自家不一樣,自家是獲罪回來的。但凡有一點錯處,被人揪住了如何得了?
孫氏就皺眉:“那怎麽辦……雇上幾個婦人做活?”
只能是這樣。
林雨桐就道:“一個婦人……每天早上來,每天晚飯後走,一個月得半兩銀子,這是農閑時候的價錢。”還得管飯,年節還得給衣裳。
雇上兩口人,一個月就得一兩銀錢。
可主家的月錢每人才兩百文。
像是大房,一共四口人,八百文。尚且不足一兩呢,拿什麽給仆婦一兩?
姚氏就低聲道:“兒媳竈上還能做……要不,飯食兒媳料理,雖做的慢些,但好歹……幹凈些。請上一個仆婦灑掃也便是了。”
三房跟大房一樣,如今是四口人。也是請不起兩個人的,她咬牙,“那我這邊也請一個。”
林雨桐那邊有個結巴不僅能看門,還能灑掃。再就是廚房需要個婆子,漿洗需要個婆子,“我們人多,七口人,馬上是八口人了。要兩個婆子。將來添了孩子,漿洗的活更多。”
所以,請了人之後,所剩都不多了。
林雨桐就提議說:“委屈誰,也不能委屈老人。用公中的銀子,請兩個婆子,過去服侍。”
這個誰也沒意見。
可文氏那裏怎麽一個章程,林雨桐看小徐氏,“二嫂那裏,是跟著老太太吃的。也就是漿洗灑掃的活需要人……”
小徐氏點頭:“那就從公中出這份錢吧。”
事情定下了,計劃卻趕不上變化快……那邊來了一個高壯的仆婦,帶了幾個婦人前來:“這是老太太吩咐的,各院給的雜使仆婦。各位奶奶挑吧……二太太已經挑過了……”
二太太是說徐氏。
林雨桐看了叫挑選的數目,心都涼了。人家只帶了三個人來,看著膀大腰圓的,很有一股子力氣。
雜使,就是叫她灑掃燒水漿洗這些活都能幹,哪怕在家裏搬個重東西,這都沒問題。但就是一點,細致活做不了。
細致活做不了,那這飯還得自己做,對吧?
小徐氏和孫氏先是驚喜,本來她們就只想雇一個,現在送來一個,那再雇一個竈上的就行了。可林雨桐知道,老太太找人來把最臟最累的活幹了,那剩下的……意思就是別偷懶,自己幹吧。
孫氏這會子還沒理解到那一層意思,就問說:“拜托大娘給咱們找幾個竈上手藝好的……”
這位大娘笑的慈眉善目:“同三奶奶有所不知,咱們這地方,竈上好的,還真怕挑不出來。”
一句話把孫氏給堵回去了。
林雨桐就跟小徐氏道:“大嫂,你先挑人吧。”
這一句話,就把孫氏的尷尬給解了。幾個妯娌也不勾心鬥角了,自家都屬於外來的,再要不合,就更得被人欺負了。
小徐氏就指了一個長的白凈,瞧著五官最順眼的那個,“就這個吧。”
林雨桐又看孫氏,孫氏隨手指了指滿臉笑的那個,“就她吧。”
剩下的一個就是林雨桐的。
這婆子有些忐忑,不停的拽袖子,看來是很少在大戶人家行走的。倒是其他兩個,只怕是常被叫來幫忙的那種。
被老太太來了這麽一下,剛才商量的都作廢,就別聚著了,各自看自己的事情怎麽辦吧。
林雨桐帶著這婆子回來,在路上就問她家裏的情況,“……夫家姓錢,男人死的早,過繼了個侄兒,侄兒……娶了媳婦,又添了孩子,家裏的屋子不夠住,掙錢貼補些……”
林雨桐看她長了凍瘡的手,就明白了,那侄兒不孝順。
這麽一想,其實老太太是費了心的。像是錢婆子這樣的,雇傭跟買賣是一碼事。她這種回去了也沒依仗的人,是能在家裏幹到老的。
她就說,“既然住的屋子不夠,那就住後罩房,有炕,有炭有柴火,僅夠使。家裏的活分的也沒那麽仔細,家裏的活也沒那麽仔細,你就當時給自家幹活一樣就行。”
錢婆子就應著。說是婆子,其實還不到四十歲。
原來那倆婆子,都打發出去,叫在前院等著,集合好了,明兒直接打發上路,這裏也不能留存著二心的人。如今虎落平陽,忠仆到底存了幾分忠,這不好說。倒不如文定山的人靠譜。至少大家利益是一致的。
整個下午都忙忙碌碌的,又是分炭,又是給柴房塞柴火,細糧都淘換來了,存放好。錢婆子果然是能幹,有一把子力氣,能當個大人用。
四爺帶著幾個兒子照看,林雨桐這會子真比較著急了。她帶著白氏和璇姐兒在炕上坐著,真得動手做針線了。四爺的衣服有點短,得把裏面的放出來。一人原本都是準備了兩身,現在身上有一身,備用的一身先改了明天穿。明天再改今天上身穿過的。不光是四爺的不合身,其他的都不怎麽合身。
這就是孩子多的壞處,琨哥兒的不用管,有白氏呢。可這邊還有兩兒子一個閨女的呢,這不都得幹嗎?
三人擠在書房的小炕上,璇姐兒是真沒怎麽動過針線,這會子指著她也不行,叫她幫忙遞個東西,下炕添個火可以,其他的就不成。
晚上在爐子上熬了粥,結巴的飯叫那錢婆子自己做去,他倆自己開火就行。一人兩碗粥,就算是把一地天對付過去了。
四爺看桐桐在燈下忙活,以後要這麽過,桐桐得熬壞了。
還得想個辦法。
像是四爺一樣,尋思著想辦法的大有人在。比如小徐氏,男人和兒子晚上才醒,醒來也就是間斷的咳嗽了幾聲,倒是覺得好了許多。晚上就是白米粥,可這樣的粥,粘稠的很,一人喝了一大碗。
小徐氏直念阿彌陀佛。
趁著男人醒著,小徐氏把一天的事都說了,“……四房倒是出力了,也沒藏著心思。很是照看,這一冬的炭火倒是不用操心了。只老太太未免太苛責了一些……”姚氏是她外甥女,她也心疼。只做了一頓飯,看看那手,都紅腫起來了。廚房多冷的。
金伯儀就道:“這麽著……回頭叫管家來,就說我說的話……家裏只瑞哥兒一個,單蹦一根苗,陽氣不旺盛……為了子嗣計,我打算收養幾個義子義女,命硬些能壓得住的最好……想來老太太不會攔著。”
小徐氏眼裏閃過一絲喜色,這倒也是。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,不叫買賣,咱也不買賣。但認下了,這契書上自然就有‘聽憑差遣,生死婚嫁,全由對方做主。’這樣的話,這其實跟買來的人一樣。但因著義子義女的名義,這裏面沒出息的,可以在家管管家事,有出息的,也是家裏的幫手,若是姑娘家教養的好了,好好的嫁人,用處就更大了,“明兒,我就叫管家去辦。”
而三房呢,三爺說孫氏:“有空了,就去幫幫娘,如今,那院子裏活,她得幹一半。”
是說吳姨娘得伺候金匡和徐氏。
養尊處優的時候,這姨娘大部分是比當家太太還滋潤的。吃的好穿的好,一覺能睡到日頭起。兒孫的教養不叫她插手,那還不用跟著操心了。萬事不管的。可這一旦沒好日子過了,最遭難的就說姨娘。她得跟丫頭似得伺候太太,這是她的本分。
但這給孫氏提了個醒:“……要不,給你再納兩房妾……看看四房,人家兒子多,聽聽一天到晚的,多熱鬧。再看看咱們,瑯哥兒身子又不好,找兩個鄉下長大的姑娘,粗粗壯壯的好生養的,咱再填幾個孩子……”
三爺愕然了一瞬,有些扭捏,“這……這不好吧?”
有甚不好的?
孫氏現在哪裏還有心思拈酸吃醋,她是又要照顧閨女的心情,又得照看兒子的身體,男人這裏還不能馬虎,又有婆婆得照料,這千頭萬緒的,她哪有那個功夫?
納上兩房能幹活的妾,什麽問題都解決了。至於說害怕失寵之類的,幾個鄉下丫頭,她還擺弄不明白麽?
“就這麽定了!”孫氏比三爺還堅決,不容反駁。
林雨桐和四爺是不知道人家的打算的,四爺說想辦法,林雨桐還說,“不用,這段時間,別招那位老太太的眼。回頭能掙來錢了,叫成衣鋪子的人來量體裁衣,也是一樣的。剩下的,就是竈上的那點活了。兒媳婦是得寶貝,但最終的日子還得他們自己過,力所能及的,該幹還得幹點。璇姐兒不小了,也該學了。有這兩個打下手,我能多累?再說了,咱家不興君子遠庖廚那一套,你都會做飯呢,那幾個小子有一個算一個,跟著一塊幹。”
到什麽山頭唱什麽歌,誰也別說委屈。
四爺就笑,她倒是很有大幹一場的架勢。
各家有各家的打算,反正都是要正經的過日子的。昨兒是簡單的收拾了湊活一天,今兒可不能了,最先解決的是吃飯的問題。
糧食林雨桐也看了,粗糧不少。那不能因為是粗糧就不吃。
大黃米最多了,都是處理幹凈的,林雨桐叫說:“今兒蒸饅頭蒸包子,順手蒸粘豆包……”多蒸點,直接凍到外面,吃的時候熱一下就行。早飯和晚飯有這些搭著吃,再熬粥燉湯配著就是一頓飯。回頭再弄點小菜,就成了。午飯或是面條別的的,正兒八經要做的,也就一頓。
錢婆子知道村裏哪裏能磨面,自己扛著就去了。不大功夫就回來,林雨桐叫幾個兒子一起,也不在廚房,案板放到堂屋裏,發面也得在炕頭發。
孩子們都新鮮,琨哥兒光有蠻勁,不會和面,倒是珅哥兒,看四爺揉了兩下,就明白了。琪哥兒躲遠了,跟璇姐兒一起挑幹凈的蘇子葉去了。這蘇子葉別人家有存的多了,叫錢婆子拿了十個大錢在外面買了一個大袋子。
鍋裏煮著紅豆,這是做餡兒的。沒有那麽些個砂糖,就塞上紅棗了事。
包子就是酸菜的包子,白菜蘿蔔包子,各樣包上一點,又有花卷和饅頭,別管樣子好看不好看,但一鍋一鍋的都上鍋蒸了。
第一鍋粘豆包出鍋,趁熱,林雨桐叫琨哥兒帶著兩弟弟,給老太太和西院各房送去。
這個點,正是吃完飯的點。
王氏老太太沒見琨哥兒,只把豆沙包放在面前的碟子裏等著晾涼,嘴上卻說金一錢,“你繼續說。”
金一錢就道:“……原二老爺說的不錯……大房那邊,大爺吩咐了,叫找義子義女,人也已經找好了,都是些沒了爹或是沒了娘的,日子過的苦,也算是命硬的孩子……”
王氏老太太點頭,“……如此,倒也罷了。只看他往下怎麽把這些義子義女養活吧。到那時候,再說著法子是好還是壞……如今且看著……是跟他們一房找了幫手,也是給了這些孩子一個活路……可人心這東西,最難掌控,一個鬧不好,會被反噬。你也多用點心思,看著一點……別叫真出了岔子才好……”
金一錢應了一聲‘是’,然後說起三房的事,“……三太太的意思,是找兩個粗笨的丫頭,要好生養的……只說是瑯哥兒太孤單,她年紀又大了,這是為了子孫計……”
老太太就冷笑:“老三說什麽?”
“三爺……什麽也沒說,坐在邊上有些不安。”金一錢只把看到的如實說了。
老太太閉上眼睛,“孫氏是愚蠢,老三嘛……老實、懼內……哼!按她們說的,想找就給她找,別找老實孩子,那是要了人家的命了。給孫氏找倆心思正點,但也咯牙的,叫她嘗嘗滋味……就知道有些苦看似是苦,可跟有些苦比起來,屁也不是!”
金一錢不敢說話,低頭訥訥不敢言。
老太太這才拿筷子夾起粘豆包,輕輕的咬了一口,細嚼慢咽的吃下去,“這是四房自己做的?”
“是!”金一錢低聲道:“您是知道錢婆子的,論起力氣,論起幹活利索的勁兒,兩個男人都不如她,可竈上的手藝,她是真不成。據她說,四爺和幾位少爺,都上手了……四奶奶說,從今往後,家裏不養閑人。錢婆子在外面幹活,是帶著耳朵的。四爺邊幹活還便跟幾個少爺說,明兒一早,都得早起,該習武就得習武,不能耽擱。就是家裏的姐兒,也不能例外。”
老太太就又吹了吹粘豆包裏的冒著熱氣的餡兒,若有所思:“……不急,不急!再看看……再看看……”說著,又問,“老大那邊沒傳話,幾時能到家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比如, 外面寒風呼嘯,大雪紛飛。天不亮被外院的仆婦叫醒,好容易睡個囫圇覺吧, 早早的被兒媳婦堵在被窩裏了。
兒媳婦過來請安來了, 結果婆婆還沒起床。
這放在當時, 就是比較難看的事了。婆婆賴床,以後還怎麽說兒媳婦?
林雨桐這種婆婆沒事也不說兒媳婦,但……到底是不好看, 是吧?
還是四爺起了, 從裏面出去, 聲音低低的,“……天冷,你們從結巴那裏先都拿點炭, 把屋裏烘熱。你大伯母早早的打發人來,你娘起來取藥,凍得又發熱了……”
意思是病了, 起不了身了。
昨晚白氏跟璇姐兒一起住的,白氏起來了, 璇姐兒自然就起來了。四爺不好跟兒媳說,話是跟璇姐兒說的。
璇姐兒就急了:“我進去看看我娘去?”
白氏作為兒媳婦, 當然要伺候婆婆梳洗的。
林雨桐真不想起,但不起真不行了。她裹著衣服坐起來,“我這就起了, 家裏還沒收拾,哪裏能躺的住。璇姐兒,扶你嫂子回去躺著去,叫人把炕燒熱,捂著。”
“娘,我沒事。”白氏忙道。
“怎麽沒事?大人能扛住,孩子怎麽辦?你也看見了,這天,求醫問藥可不是那麽簡單的。一會子熬點姜湯,都喝點。聽話,快回去。”
白氏之前聽說大伯那邊不好了,還說要過去看看大伯母,也得給祖母請安的,但是婆婆有話下來,她一時倒是不好去了。
璇姐兒就扶著白氏,“嫂嫂,我送你回去。”
四爺把炭火弄來,給璇姐兒遞過去,讓她趕緊續到爐子裏,然後回來給添炭火……幾個兒子沒起,他去開門給續了。這幾個是真累了,路上又是車又是馬的顛簸,也沒叫嚷。
他一進去,琨哥兒就擡頭,四爺給摁住了,低聲道:“安心睡,好好歇歇,不著急起來。”
大的才十五,按說正是長身體的時候。琨哥兒是累了,見爹叫睡,渾身疼的也確實起不來,就幹脆躺下了。四爺給把炭火續起來,又叫粗使婆子,把三個屋裏的炕都燒了。一人又給了二兩銀子……錢一到手,果然就盡心的很。
桐桐一起來,熱水也端來了。
林雨桐叫她們找幹凈的鍋,找生姜大棗來,也都給麻利的就弄來了。她也不去廚下熬姜湯,就在屋裏借著爐火,給熬上了。
隨後又給兩人一錢銀子,叫她們找東院的管家或是下人,買些雞蛋來。果然,林雨桐梳洗完,這雞蛋就送了一籃子來。
起的早沒飯吃,林雨桐一鍋煮了二十個姜糖荷包蛋,她吃兩個,其他人三個。
他叫四爺先吃,吃了得去正院的。她就不急著去了,先給閨女和兒媳婦送去。兩人正在炕上,白氏也沒歇著,比劃著放在針線籮筐裏的一點布,怕是想給孩子做衣裳吧。見了婆婆進來就要起身,林雨桐給摁住了,碗放在炕桌上,“先把這個趁熱吃了,別的都不要你們管。”又說白氏,“給孩子的衣服你別愁,回頭就買細棉布回來,多漿洗幾遍。這個過了年弄都成,你養著吧。”
璇姐兒就拉林雨桐:“娘,我跟你忙吧。”
我不忙!“那麽大的雪我忙什麽呀?呆著吧。”
可璇姐兒不願意只跟嫂子呆著,“我跟我嫂子在書房的小炕上呆著吧……娘……”
成吧!“先把姜湯蛋趁熱吃了。”
給這邊送了再回去,四爺已經吃完了。他得去正院,也得找找,看藥從哪買,需要的東西從東院那邊能買點先挪用不。
可這大冷天的,連個擋雪的鬥篷都沒有。
這種天,穿什麽都冷,沒差別的。他起身,“我就去說句話,半個時辰就回來了。”
林雨桐正想找東西給他披上,他裝硬漢的堅決不用,跑出去了。
到院子門口,四爺還跟結巴道,“你把屋裏弄暖和,炭一會子就回來。”
結巴著急說不上話,但手上不慢,拿了一塊氈毯出來遞給四爺,意思再明白不過,拿著擋擋風雪吧。
“……”行吧!
頂著這玩意一出大門,四爺恨不能縮回來。這長長的甬道,就是個通風口,那風抽的,呼呼的。
雪都到小腿肚了,下人們進進出出的,倒是踩出一條道來。順著這條道去了正院,大房婆媳和三房一家都在。如今是連個回避的地方都沒有,彼此見了禮,徐氏就問:“怎麽不見你媳婦和孩子。”
四爺還沒說話呢,金匡就攔了:“你坐在馬車上,幾個孩子騎馬護了一路……”他沒太在兒媳婦面前給徐氏沒臉,轉臉問起小兒子,“幾個小子怎麽樣?”
“大腿磨爛了,當時沒言語,這會子又疼又癢的,褲子都穿不到身上。”四爺也不是誇張,是真的。癢是因為凍著了,一到熱被窩,就越發的癢了,“琨哥兒媳婦出來不便,雪大路滑……林氏天不亮起來給大哥和瑞哥兒找藥,就又起熱了……璇姐兒在家照看呢。”
徐氏這才急了,“怎的又起熱了,這一家子還指著她管家呢。”
管什麽家?
金匡瞪眼過去,又掃了一眼站在另一邊的大房和三房,他之前去給老太太請安去了,並不知道大兒媳和三房兩口子打的什麽主意,原來是攛掇的叫四房管家。他冷著臉,只說徐氏:“我看打明兒起,你去母親那裏伺候吧。老太太把話吩咐下來了,你不聽?”
徐氏是一肚子的苦水,庶子又不是自己生的,難道我能為了庶子為難我自己的兒子和媳婦。這不是……大房這邊實在是沒個幫手不行。
但男人說話了,她沒敢嗆聲,只低頭臉漲的通紅。
金匡還是之前的話,“各自的日子各自去過。我跟你娘這裏,也沒有多餘的開銷。你們要是有呢,孝敬兩個,要是沒有,管好自己就成。反正也餓不著,凍不著。”
牌位裏還藏著金子呢,這肯定也不是全部。金匡能提前告知老太太,就證明他早留著後手,那麽,錢財轉移出來的就不是一星半點。
但世事難料,這一落下來,起覆這種事,只能看機緣,誰也不知道將來的變化會如何。所以,就得叫兒孫學會自立。要真還是跟在侯府一樣,養尊處優,花著老本,那將來萬一起覆不了,走仕途只能等到三代之後,那這一家子不是擎等著餓死嗎?
因此,哪怕現在艱難,四爺也覺得,老太太和金匡的想法,才是對的。
但因著有病人,四爺就又道:“各房所需的藥錢,還是從公中出最好。”四房很少用藥,主要是大房父子和三房的孩子。
金匡也是這麽想的,但這話得叫四房主動說出來。畢竟誰吃虧,誰占便宜,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。
他直接取了錢匣子塞給老四,“這是一千兩銀子,你哥哥和兩侄兒的藥都交托給你辦。”
“賬目我會列清楚。”四爺幹脆就收了錢,有桐桐在,這錢就是幹賺來的。
大房和三房就都松了一口氣,小徐氏和孫氏朝四爺福了福身,“有勞四弟了。”
拿了錢,四爺就去忙去了。
原來府裏的管家,叫金守家,他是老侯爺從戰亂的廢墟裏撿回來的,賜姓金,取名守家。如今這管家是有名無實了。也只伺候在金匡身邊。
但金匡身邊是有常隨的,也是跟在身邊超過二十年的老人了。於是,金守家就被四爺征用了。他不急著找東院去,而是帶著金守家先回自家的小院。
回了小院也不進裏面,而是直接進了結巴對面的那間門房。以後這裏就當處理事情的地方。隔著照壁,也不怕驚擾了裏面。
四爺一回來,琨哥兒就過來了。剛才林雨桐給幾個兒子送了早飯進去,硬是叫是三個在被窩裏吃了喝了繼續睡。可等娘走了,作為長子怎麽睡的著?
起來了就聽見爹回來了。
剛到門口就聽到爹說:“老太太是個有成算的,知道咱們這個時候來,必然是早就把一應的準備好了。你去問,那麽東院那邊必然是有多餘的的。要緊的是柴火,木炭,一次性就把用到明春的量都給采買齊備了。糧食都有,但細糧還是不夠。大房三房有病人,這邊又孕婦,二房那邊只一個,二哥沒的早,委屈誰也別委屈二嫂。這麽著,你去把人請來,咱們在屋裏細說。”
周圍的環境也不了解,總得打聽一二。
金守家利索的去了,四爺又叫他把氈毯披上。
琨哥兒就弄了個炭盆到這邊,招呼仆婦把這屋子的炕給燒熱了。
林雨桐知道要請客,弄了下酒菜端過去。一碟子的酸辣白菜,一碟子的涼拌粉條,一碟的油炸花生米,再就是路上沒喝完的烈酒,給燙了兩壺,先給端過去了。
前面吃著飯,她就烙了南瓜餡的烙餅,連午飯都有了。就著油鍋,再用酸菜燒了一鍋湯,點著白胡椒,又酸又辣好驅寒。
這宅子原先的管家叫金一錢,他原是老侯爺的親兵,因著傷才被安排會老家的。這宅子裏莊子裏的護院,都是老侯爺當年那些親兵的子孫。
怪不得金匡敢回來呢,這裏便是金家的根據地。老夫人在這裏經營這麽多年……不容易。
金一錢年歲也不小了,被請過來,四爺以禮相待,琨哥兒在邊上給執壺,他也不拿大,“……咱是從西南方向回來的,一路上除了幾個村子,您也沒見啥。但咱們文定山並不偏僻。出了山口往西,也就三裏地,就是這一片最大的鎮子。從鎮子往北半日的路程,就是銀州。往西一日的路程,就看見海了。”
這個方位描述,給四爺的感覺好像是鐵嶺附近似得。又像是紅樓裏的黑山莊所在的大致位置,記得烏進孝孝敬的年禮,包含了各色的野物,還有活蝦幹蝦,又有松子榛子。這肯定是靠北,且靠海的地方。
如今這個文定山也有點那個意思。而且,金家住的地方不叫村,叫山。
文定兩個字,只怕是後來給改的。
他就問:“文定山只金家?”
“那不是!”金一錢抿了一口烈酒,辣的直吸溜,趕緊塞了一口菜,只覺得從沒有過的爽口,“多是金家的族人,不過金家原也不住這裏……嗐!現在跟常四爺您說這個,也不打緊。當年遇到兵禍,金家後生都跟老侯爺一樣,殺兵自救。可這兵是朝廷的兵,民殺兵,這是死罪。後生們殺了人了,不敢回家了,幹脆就在山上住下了。避過了風頭,就偷摸著把家裏人都接了來,在山上安家。”
就是落草為寇的意思。
祖上當過土匪,怪不得老太太和金匡都把這一茬給隱下了。
這跟當皇帝的把不光彩的那一段掐了是一個道理,四爺特別能理解。只叫金一線接著往下說。
金一線就繼續道,“當年老祖宗還活著……”
是說老侯爺的爹,金匡的祖父。
“老祖宗就說,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,多撒出幾個後生出去,犯事留個後手。一共出去了五個,包括老侯爺在內。當時老太太懷著大姑奶奶,也是應了這個事的……那樣的亂世,活著最要緊……”
只怕老祖覺得老太太懷的是小子,把兒子撒出去,把孫子留下,兩廂保險。卻不料兒子一去斷了音訊,兒媳婦生了個閨女。
金一錢就說:“果然,當年撒出去是對了。老侯爺封侯拜相……文定山這就是民不是匪了……咱們家大爺,本也是過繼的當年山上大頭領的小孫子……”
意思是,捆綁的更緊一些,以保證這麽多族人的利益。
而老侯爺又堅信留後手的重要性,默許了這件事情。再加上對原配的虧欠,過繼一個兒子給她養老,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。
剩下的不用說,四爺就懂了。原本頭領那一家,就算是退到一邊去了。這邊由著老太太當家,其實還是由著這邊大爺當家。兩家其實是一家。
“再加上當年,這山裏確實是收留了不少人。您可看了,這地方易守難攻,再加上後來我們這些老親兵們被老侯爺安排回來,在這裏成家立業,繁衍子孫,如今,咱們也好幾百戶人呢。”
也就是說,這些老親兵和當年的山上的‘土匪’,不是一股勢力。用老親兵融合這裏,分化這裏……不能叫一家獨大。到了如今,只要收攏住兩撥人,這裏才是金家的地盤。
這裏占著地形優勢,又因文定侯的緣故,來回回旋的餘地較大。遇上世道好時候,入仕是一條路子。遇上世道不好的時候,回來耕讀,亦可傳家。再趕上亂世,關上山門,這裏自成一體,上山可為匪,下山可為民。
這也就是家族聚居的好處。
情況了解的差不多了,四爺就安排了采買的事,叫他牽線搭橋。這事容易,金一錢滿口的答應了。
四爺回來就說:“是好是歹,這個冬天得叫好好的先過了。炭火走公中銀錢……”
林雨桐便明白,自家人口多,需要的也多。便是占了便宜,因著他們都吃藥的吃藥,花費不小,誰也不能提出異議。
晌午飯吃過了,林雨桐也得忙了。家裏使喚的嬤嬤不好使了,這些人都想回京城,所以,這各家的情況都差不多,都是得需要人手。林雨桐就先去了三房,叫上孫氏,再一起去大房那邊跟小徐氏商量。
這婆媳倆正吃飯了,那爺倆睡下去沒起,結果那倆嬤嬤給她們自己做什麽吃的,就叫小徐氏婆媳跟著吃什麽。
見這妯娌來了,這婆媳也趕緊放下筷子。門口連個守門的都沒有,進來人也都不能知道。
孫氏就說:“……我那院子那兩個,也是活祖宗。我是把鞋上小米珠摘了一顆,才給我做飯的。”
抄家抄的,身上沒啥東西了。也只繡鞋上,沒人查抄,倒是應急了。
小徐氏請兩人坐了,“我也尋思著,得買上兩人來。別的不說,廚房得一個,灑掃漿洗得一個。平時就住在前面的門房裏,好歹能看個門戶。”
林雨桐卻搖頭:“如今不同以往,以前,是朱門大戶,家裏買人朝廷也是許的。原本府裏就有上面賞賜的奴仆上百。現在,咱就是平頭百姓。開國之初,就頒過旨意……”
這麽一說,小徐氏就悚然一驚。舉人往上,這才有買奴婢的資格。像是縣令,最多也就能有能買兩房下人。
當然了,官方是這麽規定的。一般都沒人遵守,商戶人家小地主家,人家一樣買人。
可自家不一樣,自家是獲罪回來的。但凡有一點錯處,被人揪住了如何得了?
孫氏就皺眉:“那怎麽辦……雇上幾個婦人做活?”
只能是這樣。
林雨桐就道:“一個婦人……每天早上來,每天晚飯後走,一個月得半兩銀子,這是農閑時候的價錢。”還得管飯,年節還得給衣裳。
雇上兩口人,一個月就得一兩銀錢。
可主家的月錢每人才兩百文。
像是大房,一共四口人,八百文。尚且不足一兩呢,拿什麽給仆婦一兩?
姚氏就低聲道:“兒媳竈上還能做……要不,飯食兒媳料理,雖做的慢些,但好歹……幹凈些。請上一個仆婦灑掃也便是了。”
三房跟大房一樣,如今是四口人。也是請不起兩個人的,她咬牙,“那我這邊也請一個。”
林雨桐那邊有個結巴不僅能看門,還能灑掃。再就是廚房需要個婆子,漿洗需要個婆子,“我們人多,七口人,馬上是八口人了。要兩個婆子。將來添了孩子,漿洗的活更多。”
所以,請了人之後,所剩都不多了。
林雨桐就提議說:“委屈誰,也不能委屈老人。用公中的銀子,請兩個婆子,過去服侍。”
這個誰也沒意見。
可文氏那裏怎麽一個章程,林雨桐看小徐氏,“二嫂那裏,是跟著老太太吃的。也就是漿洗灑掃的活需要人……”
小徐氏點頭:“那就從公中出這份錢吧。”
事情定下了,計劃卻趕不上變化快……那邊來了一個高壯的仆婦,帶了幾個婦人前來:“這是老太太吩咐的,各院給的雜使仆婦。各位奶奶挑吧……二太太已經挑過了……”
二太太是說徐氏。
林雨桐看了叫挑選的數目,心都涼了。人家只帶了三個人來,看著膀大腰圓的,很有一股子力氣。
雜使,就是叫她灑掃燒水漿洗這些活都能幹,哪怕在家裏搬個重東西,這都沒問題。但就是一點,細致活做不了。
細致活做不了,那這飯還得自己做,對吧?
小徐氏和孫氏先是驚喜,本來她們就只想雇一個,現在送來一個,那再雇一個竈上的就行了。可林雨桐知道,老太太找人來把最臟最累的活幹了,那剩下的……意思就是別偷懶,自己幹吧。
孫氏這會子還沒理解到那一層意思,就問說:“拜托大娘給咱們找幾個竈上手藝好的……”
這位大娘笑的慈眉善目:“同三奶奶有所不知,咱們這地方,竈上好的,還真怕挑不出來。”
一句話把孫氏給堵回去了。
林雨桐就跟小徐氏道:“大嫂,你先挑人吧。”
這一句話,就把孫氏的尷尬給解了。幾個妯娌也不勾心鬥角了,自家都屬於外來的,再要不合,就更得被人欺負了。
小徐氏就指了一個長的白凈,瞧著五官最順眼的那個,“就這個吧。”
林雨桐又看孫氏,孫氏隨手指了指滿臉笑的那個,“就她吧。”
剩下的一個就是林雨桐的。
這婆子有些忐忑,不停的拽袖子,看來是很少在大戶人家行走的。倒是其他兩個,只怕是常被叫來幫忙的那種。
被老太太來了這麽一下,剛才商量的都作廢,就別聚著了,各自看自己的事情怎麽辦吧。
林雨桐帶著這婆子回來,在路上就問她家裏的情況,“……夫家姓錢,男人死的早,過繼了個侄兒,侄兒……娶了媳婦,又添了孩子,家裏的屋子不夠住,掙錢貼補些……”
林雨桐看她長了凍瘡的手,就明白了,那侄兒不孝順。
這麽一想,其實老太太是費了心的。像是錢婆子這樣的,雇傭跟買賣是一碼事。她這種回去了也沒依仗的人,是能在家裏幹到老的。
她就說,“既然住的屋子不夠,那就住後罩房,有炕,有炭有柴火,僅夠使。家裏的活分的也沒那麽仔細,家裏的活也沒那麽仔細,你就當時給自家幹活一樣就行。”
錢婆子就應著。說是婆子,其實還不到四十歲。
原來那倆婆子,都打發出去,叫在前院等著,集合好了,明兒直接打發上路,這裏也不能留存著二心的人。如今虎落平陽,忠仆到底存了幾分忠,這不好說。倒不如文定山的人靠譜。至少大家利益是一致的。
整個下午都忙忙碌碌的,又是分炭,又是給柴房塞柴火,細糧都淘換來了,存放好。錢婆子果然是能幹,有一把子力氣,能當個大人用。
四爺帶著幾個兒子照看,林雨桐這會子真比較著急了。她帶著白氏和璇姐兒在炕上坐著,真得動手做針線了。四爺的衣服有點短,得把裏面的放出來。一人原本都是準備了兩身,現在身上有一身,備用的一身先改了明天穿。明天再改今天上身穿過的。不光是四爺的不合身,其他的都不怎麽合身。
這就是孩子多的壞處,琨哥兒的不用管,有白氏呢。可這邊還有兩兒子一個閨女的呢,這不都得幹嗎?
三人擠在書房的小炕上,璇姐兒是真沒怎麽動過針線,這會子指著她也不行,叫她幫忙遞個東西,下炕添個火可以,其他的就不成。
晚上在爐子上熬了粥,結巴的飯叫那錢婆子自己做去,他倆自己開火就行。一人兩碗粥,就算是把一地天對付過去了。
四爺看桐桐在燈下忙活,以後要這麽過,桐桐得熬壞了。
還得想個辦法。
像是四爺一樣,尋思著想辦法的大有人在。比如小徐氏,男人和兒子晚上才醒,醒來也就是間斷的咳嗽了幾聲,倒是覺得好了許多。晚上就是白米粥,可這樣的粥,粘稠的很,一人喝了一大碗。
小徐氏直念阿彌陀佛。
趁著男人醒著,小徐氏把一天的事都說了,“……四房倒是出力了,也沒藏著心思。很是照看,這一冬的炭火倒是不用操心了。只老太太未免太苛責了一些……”姚氏是她外甥女,她也心疼。只做了一頓飯,看看那手,都紅腫起來了。廚房多冷的。
金伯儀就道:“這麽著……回頭叫管家來,就說我說的話……家裏只瑞哥兒一個,單蹦一根苗,陽氣不旺盛……為了子嗣計,我打算收養幾個義子義女,命硬些能壓得住的最好……想來老太太不會攔著。”
小徐氏眼裏閃過一絲喜色,這倒也是。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,不叫買賣,咱也不買賣。但認下了,這契書上自然就有‘聽憑差遣,生死婚嫁,全由對方做主。’這樣的話,這其實跟買來的人一樣。但因著義子義女的名義,這裏面沒出息的,可以在家管管家事,有出息的,也是家裏的幫手,若是姑娘家教養的好了,好好的嫁人,用處就更大了,“明兒,我就叫管家去辦。”
而三房呢,三爺說孫氏:“有空了,就去幫幫娘,如今,那院子裏活,她得幹一半。”
是說吳姨娘得伺候金匡和徐氏。
養尊處優的時候,這姨娘大部分是比當家太太還滋潤的。吃的好穿的好,一覺能睡到日頭起。兒孫的教養不叫她插手,那還不用跟著操心了。萬事不管的。可這一旦沒好日子過了,最遭難的就說姨娘。她得跟丫頭似得伺候太太,這是她的本分。
但這給孫氏提了個醒:“……要不,給你再納兩房妾……看看四房,人家兒子多,聽聽一天到晚的,多熱鬧。再看看咱們,瑯哥兒身子又不好,找兩個鄉下長大的姑娘,粗粗壯壯的好生養的,咱再填幾個孩子……”
三爺愕然了一瞬,有些扭捏,“這……這不好吧?”
有甚不好的?
孫氏現在哪裏還有心思拈酸吃醋,她是又要照顧閨女的心情,又得照看兒子的身體,男人這裏還不能馬虎,又有婆婆得照料,這千頭萬緒的,她哪有那個功夫?
納上兩房能幹活的妾,什麽問題都解決了。至於說害怕失寵之類的,幾個鄉下丫頭,她還擺弄不明白麽?
“就這麽定了!”孫氏比三爺還堅決,不容反駁。
林雨桐和四爺是不知道人家的打算的,四爺說想辦法,林雨桐還說,“不用,這段時間,別招那位老太太的眼。回頭能掙來錢了,叫成衣鋪子的人來量體裁衣,也是一樣的。剩下的,就是竈上的那點活了。兒媳婦是得寶貝,但最終的日子還得他們自己過,力所能及的,該幹還得幹點。璇姐兒不小了,也該學了。有這兩個打下手,我能多累?再說了,咱家不興君子遠庖廚那一套,你都會做飯呢,那幾個小子有一個算一個,跟著一塊幹。”
到什麽山頭唱什麽歌,誰也別說委屈。
四爺就笑,她倒是很有大幹一場的架勢。
各家有各家的打算,反正都是要正經的過日子的。昨兒是簡單的收拾了湊活一天,今兒可不能了,最先解決的是吃飯的問題。
糧食林雨桐也看了,粗糧不少。那不能因為是粗糧就不吃。
大黃米最多了,都是處理幹凈的,林雨桐叫說:“今兒蒸饅頭蒸包子,順手蒸粘豆包……”多蒸點,直接凍到外面,吃的時候熱一下就行。早飯和晚飯有這些搭著吃,再熬粥燉湯配著就是一頓飯。回頭再弄點小菜,就成了。午飯或是面條別的的,正兒八經要做的,也就一頓。
錢婆子知道村裏哪裏能磨面,自己扛著就去了。不大功夫就回來,林雨桐叫幾個兒子一起,也不在廚房,案板放到堂屋裏,發面也得在炕頭發。
孩子們都新鮮,琨哥兒光有蠻勁,不會和面,倒是珅哥兒,看四爺揉了兩下,就明白了。琪哥兒躲遠了,跟璇姐兒一起挑幹凈的蘇子葉去了。這蘇子葉別人家有存的多了,叫錢婆子拿了十個大錢在外面買了一個大袋子。
鍋裏煮著紅豆,這是做餡兒的。沒有那麽些個砂糖,就塞上紅棗了事。
包子就是酸菜的包子,白菜蘿蔔包子,各樣包上一點,又有花卷和饅頭,別管樣子好看不好看,但一鍋一鍋的都上鍋蒸了。
第一鍋粘豆包出鍋,趁熱,林雨桐叫琨哥兒帶著兩弟弟,給老太太和西院各房送去。
這個點,正是吃完飯的點。
王氏老太太沒見琨哥兒,只把豆沙包放在面前的碟子裏等著晾涼,嘴上卻說金一錢,“你繼續說。”
金一錢就道:“……原二老爺說的不錯……大房那邊,大爺吩咐了,叫找義子義女,人也已經找好了,都是些沒了爹或是沒了娘的,日子過的苦,也算是命硬的孩子……”
王氏老太太點頭,“……如此,倒也罷了。只看他往下怎麽把這些義子義女養活吧。到那時候,再說著法子是好還是壞……如今且看著……是跟他們一房找了幫手,也是給了這些孩子一個活路……可人心這東西,最難掌控,一個鬧不好,會被反噬。你也多用點心思,看著一點……別叫真出了岔子才好……”
金一錢應了一聲‘是’,然後說起三房的事,“……三太太的意思,是找兩個粗笨的丫頭,要好生養的……只說是瑯哥兒太孤單,她年紀又大了,這是為了子孫計……”
老太太就冷笑:“老三說什麽?”
“三爺……什麽也沒說,坐在邊上有些不安。”金一錢只把看到的如實說了。
老太太閉上眼睛,“孫氏是愚蠢,老三嘛……老實、懼內……哼!按她們說的,想找就給她找,別找老實孩子,那是要了人家的命了。給孫氏找倆心思正點,但也咯牙的,叫她嘗嘗滋味……就知道有些苦看似是苦,可跟有些苦比起來,屁也不是!”
金一錢不敢說話,低頭訥訥不敢言。
老太太這才拿筷子夾起粘豆包,輕輕的咬了一口,細嚼慢咽的吃下去,“這是四房自己做的?”
“是!”金一錢低聲道:“您是知道錢婆子的,論起力氣,論起幹活利索的勁兒,兩個男人都不如她,可竈上的手藝,她是真不成。據她說,四爺和幾位少爺,都上手了……四奶奶說,從今往後,家裏不養閑人。錢婆子在外面幹活,是帶著耳朵的。四爺邊幹活還便跟幾個少爺說,明兒一早,都得早起,該習武就得習武,不能耽擱。就是家裏的姐兒,也不能例外。”
老太太就又吹了吹粘豆包裏的冒著熱氣的餡兒,若有所思:“……不急,不急!再看看……再看看……”說著,又問,“老大那邊沒傳話,幾時能到家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